新聞

返回上一頁
教育傳媒到校
2019年12月
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港澳信義會小學 - 2019年12月

童真童心求真理 樂學活學展潛能


港澳信義會小學秉承基督教辦學理念,着重培養學生的「身心社靈」,務求達致全人發展,令學生樂於學習、懂得照顧自己,繼而學會與人溝通,關懷並回饋社會。

寓學習於生活 鼓勵學生求知和探索

學校深明小朋友天性好奇,喜歡探索新事物,所以規劃課程時會依循學生的個性,不再限於紙筆默測,而是讓學生有更多動手動腦的機會,以眼、耳、口、鼻和皮膚等感官探求新知。同時結合童趣和生活情景,激發學生的求知慾,投入每個教學課題中。每一次的探索,教師都會給予關懷和鼓勵,讓學生在愛與信任的環境中感到安全,勇於迎接各種挑戰。

掌握思考工具 以專題課程帶動學習

現今社會瞬息萬變,單面的課堂學習成效有限,因此學校費時十年,發展思維課程,讓學生掌握思考的方法和工具,運用五感認知掌握周遭的資訊,連結各種知識,解決生活中不同問題。

以六年級課程為例,因學校曾全體更換書桌坐椅,學校便安排了「桌椅夢工場」,六年級學生透過訪問低年級同學,了解他們對剩餘書桌坐椅進行大變身的奇思妙想,然後由學生親手設計、上漆、拆解和重新裝嵌,為桌椅賦予主題,並在校內展銷及向同學、教職員和家長作產品介紹。活動涵蓋創意及廢物重生理念,同時灌輸企業精神。

推動跨學科研習 發掘學生潛能

學校發展STEM 課程已有十多年經驗,為每年級安排不同的 STEM 校本活動﹕一年級運用錫紙做龍舟,二年級以飲管建築高塔,三至六年級分別製作雞蛋降落傘、氣動方程車、水火箭和mBot。這些專題研習通過理論與實踐,涉及常識、數學、資訊科技等學科知識,促成了跨科互動。

每位學生皆參與專題研習,學校從中選拔別具潛質的學生,加強訓練。因此在三至六年級開課前,教師透過工作紙,了解學生有沒有一些獨特的解難發明構思,並會留意哪個想法可行,之後從旁協助學生製作發明,完成後參加校外比賽;學生曾就智能家居發明「聰明雨擋」,利用雨滴感應器控制雨擋,避免雨水沾濕曬晾的衣物,這項發明尤其照顧了老人的需要,在樂善堂「第一屆關懷弱勢社群─全港創新科技設計大賽」獲得優秀演繹獎。

兼顧學生能力 增設多元學習體驗

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必須循序漸進,有見及此,學校為一至三年級學生安排英文識字計劃,全年閱讀六種主題的圖書。教師事先評估學生的閱讀能力,再按他們的程度分配圖書,完成閱讀後陪伴學生進行創意寫作,打穩英語基礎。到了四年級,學校安排每星期一節英語戲劇課,由外籍老師與本地英語老師合作,指導學生改編故事、綵排劇本,到學期完結時上演話劇,並邀請同學、家長到場觀賞。整個學習過程中,結合了閱讀理解、寫作、說話等各項英語能力,跳出傳統框架,讓學生更投入學習,提升學習動機。

此外,鑒於幾何學概念抽象,學生不易掌握,學校將數學室中放滿幾何模型,課室主題為「幾何學滿分」,結合數學和藝術,讓學生設計不同的立體圖案作品,其中以亞基米德多面體獲得「行政長官卓越獎」。其後學校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,運用五聯方設計魔方,再以3D打印刷製作成品,並在大學攤位向家長介紹,從而推廣 STEM 教育的理念。學校亦調撥資源,開發「小泰山」課程,讓學生透過野外求生,學習製作濾水器、驅蚊香包、繩結、紮染等;同時要循照預設的故事情景,從中訓練閱讀能力、守時習慣、五感觀察,結合了不同學科知識。

陳文燕校長見證學校一草一木的發展,有感教師們專業且富有熱誠。學校將會拓展資源,不斷提升校本課程,令跨學科課程更立體、完善,回應時代變化,將每個獨立的學習貫穿成一個系統,讓學生從個人學習到造福社群,甚至到境外體驗,放眼世界。

教育傳媒

「六年小學生涯是人生關鍵的黃金期,一旦錯過就無法追回。而每個學生都是獨特、具有個人能力和價值,因此除了學術成績的表現,也要從多方面發揮學生的潛能。」港澳信義會小學 陳文燕校長 「六年小學生涯是人生關鍵的黃金期,一旦錯過就無法追...
六年級生設計問卷,了解低年級生對夢想桌椅的看法,為「桌椅夢工場」的專題研習作準備。 六年級生設計問卷,了解低年級生對夢想桌椅的看法,為...
學生從三角形認識建築原理,並運用飲管搭建高塔 學生從三角形認識建築原理,並運用飲管搭建高塔
學生透過 STEM DAY 課程活動,有更多機會實踐課堂所學知識。 學生透過 STEM DAY 課程活動,有更多機會實踐課堂所學...
學生透過「小泰山」課程活動,有更多機會實踐課堂所學知識。 學生透過「小泰山」課程活動,有更多機會實踐課堂所學...
英語學習加入戲劇元素,學生除了投入演出,亦能加強學習動機。 英語學習加入戲劇元素,學生除了投入演出,亦能加強學...
返回上一頁